成都已建成186个社区运动角
(相关资料图)
今天举行的成都大运会倒计时30天新闻发布会上,市体育局副局长盛钢介绍, 目前成都已建成22个符合国家级、省级标准的体育公园,186个社区运动角,以及412处遍布全市天府绿道沿线的绿道健身新空间。 据统计,近年来全市体育基础设施供给量保持较快增长,场地面积增加1832万平方米,年均增长12%,较好解决了“健身去哪儿”的问题。
结合大运惠民、场馆惠民,聚焦“全龄段、全区域”,成都先后培育出“天府绿道健康行”“社区运动节”等具有城市特色的全民健身品牌,策划举办成都街头篮球系列赛,持续组织开展全市老年人运动会、幼儿体育大会,构建“快乐之星、希望之星、奥运之星”赛事体系,举办蓉漂体育节、楼宇运动季等活动,策划推出“乡村运动节”、成渝“双城”全民健身活动、成德眉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等。近期组织开展的“爱成都迎大运——最具运动活力社区、最强健身达人”网络征集评选活动受到了广大市民的踊跃响应;“成都体育运动锻炼适宜指数”给市民健身带来了科学的参考;“运动生活地图”日益完善,实现市民查找体育场所“一键查询”……成都今年还准备建设“成都市运动促进健康服务站点”230个。
大运场馆对成都体育基础设施提升的推动作用明显。目前,全市体育场馆类型、数量均已处于全国前列。在大运会比赛、训练的49处场馆中,新建13处,其他36处场馆都是依托已有公共体育场馆、学校场馆、省市竞训基地进行改建。盛钢说:“这样的场馆布局,为赛后持续利用奠定了现实基础。”
下半年,以大运会场馆为承载,世界体育舞蹈节、ATP250成都公开赛、国际网联世界巡回赛青少年年终总决赛等将在成都举行。成都将持续更新发布大运场馆“惠民开放清单”,免费发放体育惠民运动券,积极举办传统体育项目和新兴时尚体育项目相结合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积极引进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和电子竞技等有影响力的职业俱乐部根植场馆,通过定期举办职业赛事为场馆持续引流,增强场馆核心竞争力,促进竞赛表演产业发展;建立大型体育场馆服务产品的价值链体系,提升产业能级、不断增强场馆自我造血功能;依托“体淘荟”等体育资源交易平台,定期发布体育场馆运营机会清单,以场馆为核心促进优质资源加速聚集,实现体育产业集中、集聚、集群发展。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黄一可 泽登旺姆 图片 黄一可 泽登旺姆 编辑 刘永豪 实习编辑 王淇